社會新鮮人適合加入新創公司嗎?第一份工作就在新創的優缺點是什麼?
正因為新創公司有其不確定性與多變性,所以公司時常處於「變動」的狀態,每天遇到的挑戰可能都不一樣,所以,當然也無法一直用同一套方法完成工作。
過完農曆年,再過幾個月就是畢業季了,應該有不少畢業生正準備寫履歷找工作(吧)。我從 2016 年到現在都待在新創公司,也遇過不少想加入新創的朋友來詢問各種疑難雜症,這篇文章就是想集結這些問與答,給需要的人做些參考。 在正文開始前,先講一下到底何謂新創(start-up)。事實上,目前也沒有一個公版的解釋,只能借個維基百科來看一下: 新創公司旨在尋找、發展並驗證某種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一般的創業指稱所有商業活動,比如自雇者、沒有註冊的公司;而新創則更強調此商業活動的大幅成長 新創公司初創時會面臨很高的不確定與失敗可能性;但仍有少數新創能成功並樹立其影響性 ... 本文由MH授權轉載A startup or start-up is a company or project undertaken by an entrepreneur to seek, develop, and validate a scalable economic model.
While entrepreneurship refers to all new businesses, including self-employment and businesses that never intend to become registered, startups refer to new businesses that intend to grow large beyond the solo founder.
At the beginning, startups face high uncertainty and have high rates of failure, but a minority of them do go on to be successful and influential.
除了上述提到的「不確定性」、「失敗可能性」、「大幅成長」等關鍵字之外,現在的新創公司通常還會跟「科技(tech)」扯上邊,比如現在正夯的 biotech(生物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等,所以通常只要是創立沒幾年、跟科技相關、做的題目較新穎(市場上少有或根本沒有)的公司,就有可能被稱呼為新創。
怎樣的人適合新創
介紹完新創,再來就聊回文章主題:社會新鮮人適合加入新創嗎?
以下就依照我個人的經驗,試著說明「怎樣的人適合新創」,如果看完下述案例後,認為自己符合所描述的個性、對於這些案例感到興奮,那新創或許就很適合你!
1. 能接受改變&承擔風險
新創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確定性」,比如:
• 創業題目可能更改:
比如 Netflix 最早是做郵寄 DVD,後來才轉型成現在的線上串流平台與內容商。
• 公司可能在短期內成功募資,就大幅擴編;反之,公司也可能因為募資失敗,就得大幅裁員甚至直接倒閉。
• 營運內容不斷擴增:
比如 Grab 剛開始做叫車軟體,後來延伸出外送、電子支付等服務。
這些改變都可能需要員工作出對應的努力,比如面對「創業題目更改」,搞不好老闆只知道 A 題目失敗,但也不確定該如何轉型,員工甚至可能需要一起集思廣益,為公司想到新的出路。
比如我曾聽過朋友在區塊鏈產業工作,公司雖然還沒找到營利模式,但仍因為一些奇異的原因而拿到資金,所以員工就是要一起思考:到底該如何善用區塊鏈技術來變現。
這個題目何其龐大,而且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投資人是否喜歡這題目、是否有其他公司在做這題目、這題目是否真的有商業價值、這題目是否真的能在技術上付諸實現等。
又或者,公司在短期內迅速擴編或縮編,員工也需要有一定的適應力。比如:公司擴編後,通常組織分工都會更明確,也會有更多規則,而且為了方便管理,原有的自由與彈性也可能受影響 — — 比如不用打卡、工時超彈性等。如果是縮編,縮到自己的話,馬上就失去這份工作了;若自己是留下的,也可能因此需身兼多職,跟公司「共體時艱」。
2. 能自己找到事情做
承上,正因為新創公司有其不確定性與多變性,所以公司時常處於「變動」的狀態,每天遇到的挑戰可能都不一樣,所以,當然也無法一直用同一套方法完成工作。
甚至,有時候公司只知道要達成某個目標,但不確定該用哪些方法,所以作為員工,也只能不斷嘗試與摸索。
舉例來說,我前間公司是在做線上英語學習網站,行銷團隊的目標就是要獲取付費使用者,但該如何找到願意付錢學習的人呢?可能是要先寫部落格衝 SEO 養流量、跟部落客合作寫業配,讓大家認識我們、參加實體展覽,增加線下的曝光……方法有很多種,總之就是得不斷發想新方式、再不斷嘗試,然後再不斷尋找更好的方法。
正因如此,如果是習慣「主管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喜歡遵照 SOP、不太習慣自己發想或善於變通的人,在新創應該會待得很痛苦;相反地,如果是熱愛嘗試、喜歡在一片混亂中尋找規律與方向的人,應該會很嚮往這樣的挑戰!
3. 有明確職涯方向
上面兩點不斷強調新創公司的「變」,既然公司不一定有明確的經營方向、新創科技產業改變又這麼快速,員工本身的履歷與職涯經驗可能很難「線性累積」。
舉例來說,像我前公司的同事,原本是在做線上英語學習網站的行銷,但後來公司擴增產品線,作為公司「元老」的他,就被借調到新產品線當 PM;也有前同事從業務開發轉職成為行銷,兩人的工作內容整個大不同,可說是直接內部轉職了。
不過,雖然之前文章有說,新創公司內轉並不罕見,但至少以我個人經驗來看,這些內轉通常比較少是當事人提出,多半都是公司基於營運需求而要求。
所以,如果是沒有明確職涯方向的人,又比較好說話的話(或者公司強硬要求轉調的話),就有可能得時常切換工作內容,長期下來,很可能反而會使得自己對工作規劃更迷惘,且履歷也會顯得零散,對於找下一份工作更是不一定有利。
相對地,如果有明確職涯方向,就比較能在被公司要求轉調時,妥善判斷自己該如何選擇,而不會讓公司的瞬息萬變影響到自己原本的規劃。
加入新創的優點
講完上面的 3 個「怎樣的人適合新創」,不知道大家是會覺得新創水太深、很可怕,還是會覺得充滿挑戰呢?如果覺得有點猶豫的話,可以再繼續往下看看,加入新創「可能」有哪些優點或收穫。
1. 快速累積實務經驗
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比如前面說到,新創公司很常更換創業題目或營運方向,甚至會有內部轉調的情況,這些變化都能讓員工快速累積實務經驗。
其實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例子,原本加入現職公司是做數位行銷,但沒多久就被調去做線上課程的專案經理(甚至有點像是 PO 的角色),後來又再被調去做產品經理。也就是說,在不到三年內,我就嘗試過三種工作內容。
好處是,能在短時間內累積許多實務經驗,也因為有這些經驗,所以會更了解各部門實作上的難處與細節,這就有助於我和各部門溝通;但壞處是,如果沒有辦法把這串轉職再轉職的故事說得漂亮,找下一份工作時可能就會很困難,用人主管或許會覺得這人沒定性、專業能力有點零碎等。
2. 光鮮亮麗的頭銜
新創公司一開始人數少,連帶地組織架構也較扁平,且有些公司為了維護溝通效率,並不會讓員工分成太多階層;再加上人數少、分工也不會太精確,所以每位員工負責的範圍可能很大,像我在前間公司做行銷時,和另一位同事就各自負責一個完整的產品線,甚至還有實習生需負責單一語系市場的所有業務。
這時,有些人會基於履歷好看、吸引雇主注意、想取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或想應徵更資深的職位,就會將自己的頭銜包裝 / 膨風為 Marketing Lead,而前面提到的實習生甚至可能自稱為某國家或地區的 Lead。
嚴格來講,這樣當然是說謊甚至造假,因為公司並沒有給予這樣的頭銜;但老實說,我和我主管都碰過類似的應徵者,履歷上寫著自己光鮮亮麗、乍看是個很大的頭銜、負責很多業務,但面試時才發現,其實整個部門就他一個人,而他也只是依照 CEO 的指示,負責找一些當地市場的統計資訊、競品資料等,根本稱不上是 “Lead”。
儘管看過不少 medium 和市面上的書籍都鼓吹大家「要懂得包裝自己」,但我總覺得這已經不只是「包裝」,而是「欺騙」了……
扯遠了,上述的情況是一種,另一種則是在組織扁平、公司又想要顯得精銳盡出的情況下,每個人的頭銜不是 manager 就是 directior,外面的人以為這些經理、總監真是青年才俊,殊不知公司內人人都是經理,而且做的一樣是專員的工作內容。
然而,也有人熱愛這樣的頭銜,並且會以此為傲,在社群上或求職上善用這樣的「地位」創造自己的品牌與影響力。
再度扯遠……總之,結論就是,在新創很容易取得光鮮亮麗的頭銜,只要善於包裝(但當然也得同時累積內涵與實力,而不是成為空有虛名的草包啦),對於求職或打造個人品牌也可能有些幫助。
3. 跟著公司起飛
往好處想,加入新創很可能是「乘風而飛」,在初創時期加入時,甚至可能可以拿到股份,若真的熬到 IPO 那天,搞不好還可以財富自由(?);又或者,公司若在新創圈闖出知名度,對於跳槽或找工作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不過,還是得講一下對應的缺點,據說台灣新創公司在創立一年後,存活率大約是 10%;五年後,會再驟降為 1%,所以遇到「墜落」的機會其實比「起飛」還要大得多。但投資理財有賺有賠,加入新創也是這樣囉,老話一句,只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不會有這種很茫然的賭博感了!
以上稍微分享了自己對於台灣新創公司的淺見與經驗,希望能對於想要到新創實習或工作、但從來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有些幫助!
by 在新創產業工作第 6 年(2016~)的微老鳥